1908年,斯坦利·鲍德温的父亲去世,由于鲍德温的父亲生前担任国会议员,鲍德温趁机参与补选,并成功当选,继承父亲的席位,进入英国下院,开启政治生涯。
世界大战期间,鲍德温担任博纳·劳的私人秘书,1917年又被任命为财政部财务秘书。
在担任财务秘书期间,鲍德温倡议富人主动把钱捐给英国政府,缓解英国政府财政危机。
这一举动在当时的英国引发轩然大波,《泰晤士报》公开质问身为有钱人的鲍德温,是否愿意把自己的财产捐出来。
鲍德温主动召开新闻发布会,向记者证明他不仅以身作则,而且捐出的钱,相当于全部身家的20%,由此声名鹊起。
鲍德温不仅联系了乔治,而且还通知运河公司,要求召开联席会议,共同商讨如何解决运河危机。
在此之前,苏伊士运河公司和多尔戈鲁科夫航运公司,以及已经关门大吉的英波石油公司已经进行了多轮磋商,但由于分歧过大,一直没能达成一致。
随着时间的推移,运河公司和航运公司为弥补损失,提出的要求越来越高,现在就算两家把船上的石油瓜分,也已经无法弥补双方的损失。
达西斯很受伤,我只想老老实实做个生意,怎么就这么难呢。
为彻底解决运河危机,英国政府和俄罗斯分别派人参加联席会议。
英方派出的是外交大臣寇松。
俄罗斯方面派出的是亚历山大。
由于英国和俄罗斯分别介入,运河公司和航运公司派出的代表也相应提高了级别。
代表多尔戈鲁科夫航运公司参加会议的,是马里奥的长子谢尔盖,多尔戈鲁科夫家族的下一任掌舵人。
代表运河公司参加会议的是威廉·罗斯柴尔德。
威廉·罗斯柴尔德此前从未参加会议,他甚至不是运河公司董事会成员。
不过这也正常,在欧洲,罗斯柴尔德家族无处不在。
威廉的叔叔,就是《贝尔福宣言》的另一位主角L·W·罗斯柴尔德。
乔治知道这个情况后,主动询问古契科夫,罗斯柴尔德在俄罗斯是否拥有资产。
“帝国将铁路收归国有之前,俄罗斯百分之八十的铁路,都被罗斯柴尔德控制。”
古契科夫的回答把乔治吓一跳。
“所有人都讨厌希伯来人,但是不得不承认,希伯来人很聪明,世界大战爆发前,罗斯柴尔德在俄罗斯的资产,基本抛售一空。”
古契科夫笑容阴冷,他自己也是受害者。
罗斯柴尔德抛售资产的时候,古契科夫也接手了其中的一部分。
“我们在法国发行的债券,罗斯柴尔德认购了超过50%——从德国得到的借款,也是由罗斯柴尔德筹措的。”
“说到借款,我认为我们有必要加强对德意志银行的监督。”
古契科夫向乔治展示了一个更真实的德国。
上辈子乔治对于一战就有太多疑惑,无法从历史书中找到答案。
这辈子乔治作为亲历者,本以为对世界大战了解的已经足够深刻,没想到居然还有惊喜。
随着古契科夫的解释,乔治也是现在才知道,德意志银行居然是被以罗斯柴尔德为首的希伯来财团控制的。
所以,控制德国金融的是希伯来人,控制德国国防军的是容克贵族。
乔治不由得倒吸一口凉气。
这个结构,乔治似曾相识。
西伯利亚银行向德意志银行注资,用于稳定德国金融。
德意志银行发行新马克,柏林面包一度稳定在160马克左右,德国经济逐渐开始恢复。
然而好景不长,从今年春季开始,德国物价再次飞涨,现在面包的价格已经从年初的160马克,暴涨到50万马克。
“今年之前,德国人的薪水都是每月发放——”
古契科夫自己也难以理解,希伯来人把德国折腾的这么惨,对希伯来人自己有什么好处吗?
“今年初,德国人的薪水已经开始每周结算,现在是每天,估计很快就会缩短到按小时结算的程度。”
乔治理解中的周薪,是为了避税。
德国人的周薪是为了追上物价上涨的速度。
“德国现在还缺少粮食吗?”
乔治真不知道俄罗斯出口到德国的粮食都弄哪儿去了。
“理论上不缺——”
古契科夫意味深长。
乔治恍然大悟,希伯来人和另一个时空一样,又开始作死了。
这话也不对,希伯来人的民族性格在哪儿摆着呢,不管到什么时候都不会改变。
希伯来人最擅长的事除了放高利贷,就是囤积居奇。
被希伯来财团控制下的德意志银行,在发放贷款的时候,肯定会以希伯来人优先。
拿到贷款的希伯来人,大概率不会老老实实投资工业,而是本能选择积累财富更快地方式,于是面包的价格就从160涨到50万。
这还远不是终点。
估计再过几个月,德意志银行就要发行面额为100兆的马克了。
“德国人是真能忍!”
乔治都忍不住感叹。
“德国现在就像一个沸腾的油锅,只需一颗火星,BOOM——”
古契科夫不看好德国的未来。
乔治眉头紧皱,这可不行。
乔治还指望德国冲锋陷阵呢,不能就这么被希伯来人玩死。
从这天起,乔治每天看报纸,重点关注和啤酒有关的消息。
有了英国和俄罗斯的介入,运河公司和航运公司的谈判终于得到有效推进。
“苏伊士”号之所以搁浅,根本原因还是在于运河久未疏通,已经不能满足航运需求。
把“苏伊士”号弄走很容易。
但如果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就要对运河进行疏通。
运河公司之所以不愿意疏通,主要是从经济利益角度考虑,毕竟疏通运河不仅会影响到运河公司的收益,而且需要一大笔投资。
运河公司的董事出于自身利益考虑,不愿意对运河进行投资。
多尔戈鲁科夫家族提出的方案是:由多尔戈鲁科夫家族出资10亿卢布,将运河从现在的不足60米拓宽到130米,深度从现在的6米增加到15米。
为确保多尔戈鲁科夫家族的投资安全,谢尔盖要求获得运河管理权。
运河公司经过内部磋商后,同意和多尔戈鲁科夫家族分享管理权,但不同意将所有管理权都移交给多尔戈鲁科夫。
谢尔盖的回应是,如果是分享,那就按照投票权比例出资,1亿卢布1票。
运河公司拒绝这个方案,既不想失去所有话语权,又不想出钱。
“那就没得谈咯——”
谢尔盖宣布谈判破裂,继续堵着吧。
寇松和亚历山大紧急出动,分别做运河公司和亚历山大的工作。
这时候已经是7月16号,距离运河被堵塞接近4个月,给全世界带来的损失超过1亿英镑。
运河公司损失的过路费则是超过1000万法郎。
19号,谈判重新开始,运河公司只愿意拿出40%投票权,换取多尔戈鲁科夫家族的投资。
只是投票权,并不是公司股权。
谢尔盖认为这个方案毫无诚意,谈判再次破裂。
25号,驻扎在运河区的英军再次遭到袭击,这一次是两个哨所被彻底拔除,哨所内的英军全部战死。
消息传回伦敦,运河公司的霸道行为再次引发广泛讨论。
运河的收益绝大部分归运河公司,和驻扎在运河区的英军无关,更合英国民众无关。
英军的抚恤金是由英国政府支付,这部分损失却要由所有英国人共同承担,所以运河公司这种模式是让富人更富,穷人更穷。
29号,《泰晤士报》独家披露运河公司和多尔戈鲁科夫家族的谈判过程,运河公司终于在全欧范围引发公愤。
从1869年到现在,运河公司通过运河获得收益超过30亿法郎,公司不仅连疏通运河的钱都不愿意出,还为愿意投资的企业设置障碍,资本的贪婪和无耻暴露无遗。
眼看运河公司的行为已经到了即将影响英国形象的程度,寇松终于硬起手腕,要求运河公司接受多尔戈鲁科夫家族的条件。
寇松认为多尔戈鲁科夫家族提出的条件很合理,也最大程度上兼顾了运河公司股东的利益,运河公司差不多就得了。
威廉·罗斯柴尔德很不爽,认为寇松没有最大程度保护英国企业的海外利益。
寇松直接住进医院,彻底不管运河公司这破事儿了。
8月3号,亚历山大和谢尔盖返回君士坦丁堡,谈判再次陷入僵局。
威廉·罗斯柴尔德终于急了,主动联系谢尔盖,要求继续谈判。
谢尔盖表示俄罗斯快要过年了,有什么事明年再说吧。
过年?
这特么才8月,距离过年还有足足4个月呢!
这也不对,俄历新年比公历更晚,4个半月。看書菈
谢尔盖可以等,运河公司等不起,堵一天多少钱呢。
8月6号,威廉·罗斯柴尔德来到君士坦丁堡,重启谈判。
谢尔盖又有了新方案。
运河公司死死把持着管理权不放,是担心将管理权移交给多尔戈鲁科夫家族,会损害运河公司的利益。
谢尔盖联合美国资本对苏伊士运河进行投资,由英法美俄四方共同分享管理权。
这下威廉·罗斯柴尔德总算无话可说。
网页版章节内容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阅读最新内容
“沈兄!”
“嗯!”
沈长青走在路上,有遇到相熟的人,彼此都会打个招呼,或是点头。
但不管是谁。
每个人脸上都没有多余的表情,仿佛对什么都很是淡漠。
对此。
沈长青已是习以为常。
因为这里是镇魔司,乃是维护大秦稳定的一个机构,主要的职责就是斩杀妖魔诡怪,当然也有一些别的副业。
可以说。
镇魔司中,每一个人手上都沾染了许多的鲜血。
当一个人见惯了生死,那么对很多事情,都会变得淡漠。
刚开始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沈长青有些不适应,可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
镇魔司很大。
能够留在镇魔司的人,都是实力强横的高手,或者是有成为高手潜质的人。
沈长青属于后者。
其中镇魔司一共分为两个职业,一为镇守使,一为除魔使。
任何一人进入镇魔司,都是从最低层次的除魔使开始,
网站即将关闭,下载爱阅app免费看最新内容
然后一步步晋升,最终有望成为镇守使。
沈长青的前身,就是镇魔司中的一个见习除魔使,也是除魔使中最低级的那种。
拥有前身的记忆。
他对于镇魔司的环境,也是非常的熟悉。
没有用太长时间,沈长青就在一处阁楼面前停下。
跟镇魔司其他充满肃杀的地方不同,此处阁楼好像是鹤立鸡群一般,在满是血腥的镇魔司中,呈现出不一样的宁静。
此时阁楼大门敞开,偶尔有人进出。
沈长青仅仅是迟疑了一下,就跨步走了进去。
进入阁楼。
环境便是徒然一变。
一阵墨香夹杂着微弱的血腥味道扑面而来,让他眉头本能的一皱,但又很快舒展。
镇魔司每个人身上那种血腥的味道,几乎是没有办法清洗干净。
请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 阅读最新章节。
看书啦为你提供最快的我在西伯利亚打地鼠更新,第746章 贪婪也要有个限度啊免费阅读。https://www.stxsw.org